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实数融合”的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为深入了解低空经济对城市空间变革带来的影响,探讨“立体城市”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科转型,助力城市能级提升,2025年10月15日,大江论坛2025年第10期(总第43期)公益性讲座“面向未来的低空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能级提升探索”在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社科联、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华中卓越学者、《新建筑》(中国)副主编谭刚毅教授主讲。武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主持讲座。

谭刚毅教授围绕低空经济对未来人居环境的重塑,层层递进构建了低空经济与人居环境融合发展的完整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首先,低空空域作为人居环境资源,是推动城市从“平面扩展”向“立体融合”跃升的关键引擎,正通过“修天路、筑天网、造天车”的新基建模式,重塑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其次,围绕低空技术与人居场景的融合创新,谭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由低空空域开发而涌现的九大场景,涵盖物流、医疗、巡检、旅游、探测等领域。再次,围绕智慧城市与低空新基建的协同发展,谭教授阐述了国家“三区两网”、湖北“四张网”及低空经济“五网融合”的建设内容,强调智慧城市需要建立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维到多维的CIM数字底座,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低空动态航道,实现空域资源动态调度与安全管控。最后,围绕智慧人居多维重构,谭教授从空间、时间、信息、伦理四个维度解析了人居环境迭代方向,借助“人-机-物”空间网络架构,刻画了基于数智网联的低空新人居环境构建。
进一步,谭教授围绕低空经济与城市能级的互动关系,从构建立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优化政策与制度保障、推动区域协同与人才集聚等方面论述了利用低空经济提升湖北中心城市和地市州城市能级的方法。他建议武汉突出产业特色、强化枢纽功能、创新场景应用,着力形成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最后,樊院长对讲座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一是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的空间革命典型代表。每一次科技产业变革都是涵盖科学、产业、治理等多维度的系统性革命,其核心特征之一是空间革命,而低空经济是空间革命在当下的集中体现。二是无人区竞争的核心是对新空间制高点的争夺。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传统空间已趋于饱和,真正的战略制高点在于对低空经济所代表的新空间的探索与主导权。三是人机物协同是构建新空间体系的关键机制。低空经济是一个高度复合、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实现人机物的有机协同,才能构建起具备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的新空间运行体系。四是未来城市的新范式将以新空间为价值载体。低空经济所开辟的空间资源,将成为信息时代城市价值创造的新载体,需要科研机构、智库、市场主体与社会多方协同,共同探索空间治理、技术路径与制度创新的融合方案。
讲座中,现场参会的院科研人员就低空经济是否“过热”、应用场景落地及安全监管机制等问题与谭教授进行了交流。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市属相关媒体记者、市社科院全体科研人员参加讲座。